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電影 - 以愛之名:翁山蘇姬 The Lady

  以我對這部片略高的期望來講,看了蠻失望的,也許整體而言這部片不算太差,但從頭到尾我都覺得它說故事的能力很差,沒頭沒尾的,少了一些情感的鋪陳,變的沒有說服力,讓我前三分之二都很難把情緒融入,後三分之一的落淚也只是因為那種生離死別的包哭劇情,跟電影手法毫無關係。

  像是電影中說翁山蘇姬的爸爸是緬甸國父,但是電影裡只演出他被槍殺,沒有告訴我們他原本是如何受到人民的愛戴;翁山蘇姬原本因為為了要照顧病重的媽媽而從英國回緬甸,後來就莫名其妙的被人民推舉為推廣民運的代表,只因為她爸爸的身分,這裡說的莫名其妙是真的名符其實的莫名其妙,更奇怪的翁山蘇姬竟然就做了,雖然第一時間有推辭一下,但很像客套那種,她自己本人、她的家庭好像也都完全接受,也許事實就真的是這樣啦,我也不知道,但是一個進步國家的人民去動亂國家當民運領袖,這種危險度極高的事情,就算那是她的家鄉,心裡也會有一點掙扎吧?我稍微google了一下才知道翁山蘇姬和她先生認識的時候他們兩人都有共識和心理準備因為她的身分背景她有可能有一天得回去緬甸從事這種自由鬥士的活動,這說明了為何整部片從頭到尾她先生都非常非常支持她,電影中也因為沒有提到這點,會讓我覺得不太順。很多諸如此類的小地方,我覺得我是比較需要一些前情提要,才能讓我感動,不然沒來由的就做了許多犧牲奉獻也沒用。這部片的觀眾取向也許是對翁山蘇姬的故事已經略有了解的人?不像我這種文盲哈哈,感覺整部片為了要講述翁山蘇姬當自由鬥士的這段故事就花掉一堆時間,不只沒有鋪陳,要說重點我也回想不到它有把重點擺在哪,翁山蘇姬的內心?她和她先生的感情?似乎都沒有很深入的發揮。

  由於對整部電影的拍法太不滿意,這樣一個人物故事應該是很傳奇、很好發揮、也很容易感動人的吧?卻拍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我馬上去imdb檢查導演是誰,下次要小心他,不查還好,一查都快哭出來,竟然是盧貝松,實在是太失望了!!雖然盧貝松很愛搞怪,他拍的片不一定是大眾口味,但是他的才華絕對是受到肯定的,Leon、第五元素、聖女貞德這三部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反觀這部翁山蘇姬,普通中的普通...略不推薦。

  看完這部有個感想,如果人生的志向是鬥士,我想最好還是不要讓自己有家庭的牽絆吧,這樣其實有點自私,雖然翁山蘇姬的先生很支持她,這沒話說,但是她的小孩呢?小孩是不能選擇自己生長的家庭和父母的,就算他們長大之後能夠理解,還是覺得對他們來講不太公平。電影的最後,同時也是緬甸軍閥對翁山蘇姬所做的惡行之一,就是不讓她和癌末的丈夫見面,基本上緬甸軍方的做法就是不給她先生來緬甸的簽證,但是你要回去一定趕快送你走, 翁山蘇姬和她先生因為不想正中緬甸軍方的下懷,讓她出境之後一定就不會再讓她回來繼續這些民運,堅持不妥協,導致在她先生離世之前都無法見上最後一面,這段真的很讓人傷心,但是我沒辦法同意她做的決定,可能我還是太看重兒女私情吧,不是個當鬥士的料,一定是馬上奔回去見愛人最後一面,之後再想辦法如何在海外繼續從事民運不行嗎?而且外界撻伐緬甸軍方的作法,我倒是同意他們對翁山蘇姬所說的話:"家人或家鄉,你自己選擇。"這些都是自己的選擇呀。另外還有一點覺得不可思議的地方,翁山蘇姬從大學時期一直到之後結婚生子人生二十年左右都在英國度過,她竟然還會有這麼強烈的使命感離開英國回到緬甸為自己的家鄉獻身奮鬥,只能說是天生的鬥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